胜祥之道心理咨询
首 页 | 会员专区 | 联系我们
您是第 163888 位访客
您今天心情好吗?
案例督导
案例督导专区适用于需要被人督导的心理咨询师。
首页 > 成长课堂 > 案例督导 > 列表
上一篇:取得证书,你就真的能做咨询吗? ——心理下一篇: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六)-----老婆不跟我做,好烦,咋办啊?
一篇让我三遍读出扎心的报道吴谢宇的文章深度解读
作者:杜胜祥 时间:2019-09-20 22:18:56  浏览:4298  来源:网络  


一篇让我三遍读出扎心的报道吴谢宇的文章深度解读

---《逃亡三年后,嫌疑人吴谢宇归案 一桩弑母案,两个黑洞里的家庭》深度解读

注:括号里是我写的点评

(我的前言:

从研究吴谢宇我写的第一篇文章《苍天在上,泪如雨注》开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主要精力都在研究这个个案,今天我要发表的这篇文章,我希望读者跟我一样,能够沉下心去,去走过吴谢宇走过的路,你就知道他在怎样的一条路,这是一条很少有人能懂的路,我不敢说我就真的懂得了吴谢宇的路,我之前读懂过很多来访者的故事,我用这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角度去走他走过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吴谢宇,才能读懂吴谢宇如何一步步走入今天这一步。他不说话,并不代表我们不能研究他,大量的报道以及吴谢宇两次弑母的改口报道足以让我们有能力打开他的内心世界,这是个少有人懂得的路,如果你真的懂得了他的内心世界,那么他走到今天,也就不奇怪了。今天这篇文章,我用了大量扎心一类的词,如果你连我这些词都读不懂,我劝你还是乘早放弃读懂吴谢宇内心的想法吧。

这篇报道原文我共看了三遍,第一遍看觉得比较普通,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二遍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一篇文章《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逃亡三年后,嫌疑人吴谢宇归案 一桩弑母案,两个黑洞里的家庭》基本奠定了我对于吴谢宇弑母的动机的猜测》,因为种种原因还没发表,到第三遍我再看的时候整体感受是很扎心,特别是2015年的清明节吴谢宇的母亲没有上吴父的坟墓,却在第二年的清明节,吴母的家人来给吴母上坟!实在是一个人间大悲剧!这篇报道原文让我感到特别的压抑,一个人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恰如这篇文章的题目所言,这是一个黑洞,那就让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黑洞到底在哪里吧?

本文以深度解读的方式去读,红体字部分是我的解读,大家最好先读原文报道比较好,如果你觉得比我解读的都还要好,更贴近吴家的感受,我劝你尽快写文章。)

逃亡三年后,嫌疑人吴谢宇归案 一桩弑母案,两个黑洞里的家庭

时政新短讯 59

到福州找谢天琴之前,吴谢宇的舅舅回过一次老家。他和邻居说找不到姐姐。 谢家人曾向邻居叙说吴谢宇可能的动机。在以母亲名义举巨债前,吴谢宇就曾向母亲和舅舅借了很多钱,到后来,连母亲都让舅舅别再借钱给他了。 吴谢宇的小姨说,他们最好奇的是媒体报道中空白的那部分——孩子上北大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老人离世前,女婿杜明海想提吴谢宇的名字却又不敢提,如鲠在喉。他知道老人心里惦记着唯一的孙子,希望他有个落点。

(本文首发于201959日《南方周末》)

(这里提到了吴谢宇在弑母前就借了很多债务,这些钱做什么用了?)

=======================================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汤禹成 南方周末实习生 蒋芷毓 李霁

责任编辑:吴筱羽 实习生 全思凝

网络编辑:吴悠

发自:福建仙游、福州、重庆

SHAPE \* MERGEFORMAT

穿过吴家屋前的稻田,吴智的墓就在不远处的青山上,那是个双人穴,谢天琴的骨灰至今还未落葬。 (南方周末

围绕2016年北大学生吴谢宇疑似弑母案的两个家庭,一个支离破碎,一个战战兢兢。

(我觉得这个分析很好,一个确实是支离破碎,那请问那一个战战兢兢呢?藏着什么秘密吗?)

这是两个结亲二十多年的同乡家庭,却因种种原因从未往来,直到他们共同的骄傲——家里那个考上北大的孩子,将他们同时推入黑洞。

(请问为何这两个家族不来往?距离很近啊。为何到了孙子辈了,才有来往?还有就是这个孙子为何反而成为推入黑洞的推手?)

他们小心翼翼等候着那个所谓的真相——“小宇为什么杀他妈妈?”

对真相的判断藏于他们心底。吴谢宇的舅舅谢添曾对悲剧原因下过断语:“我姐一生清苦、清贫,也有种清高,或者说是人格洁癖,从而注定了悲惨的结局。”但他未再向媒体解释更多。

(真相我们慢慢可以分析得到,对真相的判断为何藏于心底而不说出来?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有所隐藏?为何自己的弟弟说自己的姐姐有人格洁癖?会不会有所指示?有自媒体“没药花园”说,是吴父出轨过,这自然是一般女人不能接受的(关于这点,我在另外的文章阐述)。更深层次的恐怕关于吴父的出轨所引起的在吴谢宇母子之间的震荡恐怕常人难以想象吧?)

在和谢家往来密切的邻居讲述中,亲属们似乎也早已逼近真相。差的一口气只是:“孩子上北大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逼近真相,那么为何不说出来?当然我最近的研究表明,吴谢宇在北大确实经历了很多,而这些恰恰是吴谢宇在高中阶段那套为人处世方法不再灵验了。他在北大的将近三年经历了不少事,这些事让一个少年的心态变得不再那么健康了。)

施害方与受害方来自同一个家庭,几乎所有人的表达欲都被封死,保持缄默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直到2019420日,消失三年多的吴谢宇在千里之外的重庆被捕,缄默不得不被打破。

(什么样的表达欲?为何被封死?当然作为受害者一方已经很难受了,不说也罢,但其实作为公众来说,还是有太多的疑问的。)

亲友们曾打电话向警方询问案情,无果。一些在警方有线人的媒体往往比他们知道案件更多进展。

在持续数日的采访中,多位亲友都表态“希望你们不要再来打扰了”。但他们依然会点开每篇有关吴谢宇的报道,试图找寻些什么。

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不仅让公众有所了解,也让吴谢宇的亲友们有所了解。)

父母双盲家庭的长女

吴谢宇母亲谢天琴的老家在仙游县城老区一条逼仄的巷弄里。建好的新房没有装修,四顾无人。谢天琴曾在此长住,与父母和弟弟妹妹一起,一家五口。那时的家,只是一个一层楼的小院。

谢天琴的父母都是盲人。父亲曾是一名大学老师,他在“文革”中被划为右派,后来得以平反。闲居在家而儿女又未长大的日子,主要靠海外的兄弟寄些钱回来过日子。

长贫难顾,相熟多年的邻居记得,谢家一度需要靠远亲接济才能吃得饱饭。

(这样贫苦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人情冷暖体会太深,作为后来有人描述的谢天琴不够活泼,比较恬淡,不愿意跟人交往,似乎可以理解。)

谢父并非天生的盲人,他年轻时戳瞎了自己的双眼,后来娶了一位盲女为妻。邻居回忆,盲女是“后面山上的人”,比谢父年轻一大截。

邻居也不知他戳瞎自己的原因,“可能是单位的事情,也可能是和弟弟吵架”。网上也有自称和谢天琴相熟的人称,“是因为感情问题”。

无论如何,这是段被隐匿的过往,只有走得近的邻居才听老人说起过。大多时候,他们会称赞他口才卓越、性格开朗。一位邻居回忆,自己女儿读书时遇到不会做的语文和算数题,还会去请教谢父,那时谢父已是盲人,但把问题说给他听,他总能指导。谢父还喜欢给街坊邻居讲历史故事,他学的专业就是历史。

(这段故事让我看了很是震惊,不管何种原因,把自己的眼睛戳瞎,这是什么样的经历?想想谢天琴的年龄,大致可以推测出谢父的年龄,恐怕是那些中国50—60年代那个祸从口出的年代吧?这恐怕也是为何谢天琴不愿意跟人交往的一个理由吧?这多少也影响了吴谢宇的为人处世方式吧?谢母不跟人啰嗦,吴谢宇对自己的家事缄默不语,以至于有的同学误以为吴谢宇还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那时候吴父尚未去世)。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如何学会那些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和方向呢?)

长女谢天琴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在邻居的叙述中,谢家三姐弟关系紧密,从小互相帮扶。在清贫的家庭里,谢天琴格外懂事。她内向安静,不怎么会开玩笑,学习刻苦,也会帮忙洗衣拖地,有着长女的担当。她是姐弟里唯一上大学的人,和父亲一样学历史,顺利当上老师,从仙游去了南平,又调往省城福州。

(如果教育只是个职业手段,那么教育就有其局限性了。联想一下,一个1960年代(推算的)之前的老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生还是蛮吃香的,谢家应该是个很有实力的家族,否则,谢父怎么可能是大学生呢?为何谢父戳瞎自己的眼睛?是嫌弃自己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吗?不管怎样,是很极端的事情,如果是因为感情的事情,那岂不是跟吴谢宇弑母的原因一样吗?真是太可悲了。极端的阴影似乎在这个家族中或隐或现。这其实也不重要,如果后续这个家庭里有人能够摆正这一切,也许悲剧不再发生呢?我们再往下看。)

清贫的家境直到谢天琴的弟弟谢添外出做生意、赚了些钱才有了转变。邻居们知道,谢添做红木家具生意赚钱后,在江边买了200平方米的大房子,把老人接离了这个逼仄的巷弄,然后改建旧居加盖了楼层。原本的打算是,房子改建后用来出租。

而楼房快完工时,这桩家庭悲剧发生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每个家庭的物质生活都有所改善,但关于精神方面的东西似乎很难一下子有所改善。)

三年过去,房子至今没有装修,也没有住人。至于谢添的红木家具店,仍然挂着原来的招牌和电话,但不知是巧合还是因果,据周边人介绍,店也在三年前关张。老邻居越来越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与媒体报道此前的描述稍有出入,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解到,20162月,谢添和妹妹到福州去找谢天琴之前,回过一次老家。他和邻居说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姐姐,打电话都是外甥接的。直到214日,他走到那栋苍蝇格外多的宿舍楼,撬开门走进腐臭难闻的卧室,见到了可怕的一幕,方才报警。

(难闻的卧室?试想一下,如果谢天琴跟邻居的关系较好,人家会不会时不时地过来瞅瞅?这种难闻的气味是不是也许能早点被发现?我们会发现,这个小家庭是按照一种理性的规则来的,而不是按照生活的活力来的,只要你多研究吴谢宇案例,这个感受是非常明显的,也是非常强烈的,一个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的家庭,连母亲被杀也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如果不是吴谢宇被迫短信通知舅舅,还不知道这样的包裹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在这样的全封闭的家庭中,某种意义上出现吴母的木乃伊似乎有另外一层含义。)

谢添在后来的自述中提到,“案情发生后,我和我二姐每年清明节都到大姐卧室正对的楼下空地,举行简单的悼念仪式,表达对大姐无尽的哀思,祈祷大姐来世能幸福而平凡地活着”。

(只要你结合报道原文后面的实际情况看,看到这点的时候,是特别扎心的,那就是2015年的清明节是吴母不上吴父的坟,之前一直都上的,2016年就是吴母的亲戚上吴母的坟!这不是人间的大悲剧,是什么?!我不知道吴谢宇假如能够想到这里,还那么恨吴母吗?你弑母的时候,何曾考虑过吴母的亲戚的感受?!当然,现在的判断是吴谢宇真的精神出了问题。悲哀啊。

这里引入一个心理学概念,那就是延迟满足效应,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为何要引入这个概念?事实上,这个延迟满足效应在吴谢宇学习方面做的挺好的,小朋友玩耍他不玩耍,甚至读一些哲学书籍,成了他人心中的“人家孩子”,这些都可以算作延迟满足,也是他将来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一个特质,但是我想延伸一下这个效应,那就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得利,能不能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个是一个高情商的人所应该具备的。比如在2015年中秋节,吴谢宇明明已经在7月份杀了母亲,可是却对一个远在美国的好友多次表达抱歉!连我在今年的中秋节研究吴谢宇案子的时候都能够想到这个吴谢宇应该是难受的!这就是人的共情水平,非常重要。其实,稍微想想,只要吴谢宇稍微有点想象谢天琴亲戚的感受,他怎么能就杀了自己的母亲呢?这个只能说是在吴谢宇的思维框架里,是没有一个母亲亲情的概念在里面的,换句话说,他真的像个机器人。当然吴谢宇高中同学在推特上也提到了这点(另外一篇文章将发表对吴谢宇高中同学推特的点评)。吴谢宇的情商确实是低的,他的那些所谓表现出来的完美都是装的,都是按照某种程序化的东西在表演的,只不过骗过了很多人,当然很悲哀的是很多人对情商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或者吴谢宇的表演实在太完美了。只要大家好好想我说的话,就能够明白,在吴谢宇的字典里,只要成功,无所顾忌。正如他信奉的凯撒格言:我来,我看见,我征服。正如我研究的,吴谢宇对人的认知极其贫乏,比如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个人暗恋谁,这是随便说的吗?为何吴谢宇暗恋的对象搞得所有的高中同学都知道了?恐怕是他没有想过作为人的感受。即便这个他喜欢的女生也喜欢他,也恐怕不会接受这种东西吧?太高调了吧?即便这个女生也接受了吴谢宇的表白,女生的家长同意吗?这些东西谁来教?学校来教吗?吴母会教吗?恐怕更多的是大家认为这个人学习好,同学关系好,对老师礼貌,一切都Ok了,很多人对吴谢宇的所谓完美一点都没有发现,这才是有问题,事实上,有个老师就曾说过吴谢宇不是干大事的人,但是这样的老师声音实在太微弱了,事实上最后到了北大,吴谢宇的所谓完美泡沫就彻底现了原形了。在北大期间,他曾给很多同学发“你好,你在干啥?”本身这个问话就有问题,对于一个大家都舒服的同学,谁来个你好啊?你好,完全是陌生人的做法吧?后来大家一了解,靠,这种人居然给所有的人发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说他的机器人的根源。他自身不觉得自己是机器人,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机器人。高级机器人,对于一个机器人来说,你让他去想象中秋节一个人在家难受?怎么可能?你让他现在去想在美国的高中同学孟川在知道吴谢宇弑母后的崩溃,我相信吴谢宇不懂我们在说什么!因为在吴谢宇的字典里,是他杀了他的母亲,那是他的家事,跟你们大家有什么相关?他当初弑母肯定有他的逻辑,他是不懂得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他站在他的角度他觉得自己弑母特别有道理,是别人都不能够理解他的痛苦所在!他是一定要强调自己的角度,大家必须站在他的角度,不站在他的角度,他觉得就是大家不能够理解他!但是他根本不去想,恐怕只有他一个人才认为弑母是一个个人的事情!他的精神真的出了问题!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把母亲包裹的特别严的做法其实就是他思维的一种象征,那个包裹的严实的母亲木乃伊也是他的独特的思维逻辑的一种表现形式。他还说了,自己杀了母亲满是血,是脏的,母亲是干净的,父亲比母亲更好,希望父母都能干净地上天堂!这不是心理出了问题,是什么?!他是尸体美容师吗?谁让他这么做的?这现在就是他的思维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不停地捡垃圾一样,是思维出了问题,才会控制不住地不停地捡垃圾放在家里面!)

那栋宿舍楼对面,就是福州教育学院二附中的小卖部。学生们来来往往,在此购买零食,当时的学生曾听闻一些“杀人传说”,不愿再提及。学校前后大门紧闭,拦住了所有意欲前往现场的记者。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谈弑母传闻,恐怕更多的是对于一个曾经被人认为完美的人,一个让福州一中引以为傲的人,最起码是不能杀人的人的最根本认知的颠覆,这是非常痛的。这种痛不仅仅是吴谢宇这个家族的,也是福州一中所有教师的痛,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痛!这就是我研究此案的意义所在。)

贫困农家走出两代大学生

尽管两家人从不来往,但吴谢宇的父亲吴智老家度尾镇潭边村,距离仙游县城其实不过15公里。

吴家屋前稻田连片,青绿色的稻苗等着抽穗,桉树长得高高大大,几乎和新盖的两层砖楼平齐。房子未装修,砖瓦裸露在外,一楼墙上新挂上了吴谢宇奶奶的遗照,老人眼角含笑,看上去坚强、隐忍。

吴谢宇被捕前十余天,这位曾撑起一个家数十年的老人去世了。

这是个从来都不算富裕的村子,前些年才靠红木家具得以发展起来,在这个村子里,吴家也是不太幸运的家庭。谢添的自述中说道:“大姐夫(吴智)出生在仙游农村,家里人口较多,老少不齐,全靠婆婆一人操持,收入微薄,生活拮据。”

吴智的父亲39岁早逝,留下5个孩子,要强的母亲撑起了家。

(作为吴谢宇的爷爷39岁就离世了,然后吴父也很早离世了,特别是在吴谢宇青春期离世了,这点对吴谢宇的打击恐怕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这可以从报道中得到验证,那就是吴谢宇在被捕后为父亲感到特别伤心,哭的特别厉害。从这里看出,他对父亲的感情是真的,对母亲恐怕更多的是一种纸面上的东西。这也是研究吴谢宇的一个难点。如果他对父亲也是像对母亲这样,这个大家恐怕好理解,像我们说的自闭症,他对所有的人都没有感情,从现在的研究看,是这种孩子脑神经出了问题。吴谢宇个案给我们带来的困惑是,他对父母的态度恰好相反。试想一下,吴谢宇当初没有弑母前大量借钱,最后被母亲断然拒绝,而且要求吴谢宇的舅舅也不要借钱,这对完美少年吴谢宇来说,是多么不可忍受的事情?凯撒居然被人拒绝?而且来自于一个母亲!这种事情恐怕还夹杂着母亲知道他有性瘾的吴谢宇的耻辱感在里面。)

吴智是家中长子,也是唯一的男丁。四女儿长到九个月时,因家里担心养不起而被狠心送走。吴母再嫁后,又养育了第6个孩子,一家7口住在潭边村一座单层土房。

吴家六兄妹,三妹和五妹在后天患上精神疾病。吴智注定要挑起家庭重担。

(有人想研究吴父家族有精神疾病史,我是反对的。但是吴父家族里,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能够承担起这个家族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吴父还早早地离世了。这对吴谢宇的成长极其不利。事实上,吴母的家族状况对孩子成长也未必有利。事实上,从其他文章中可以看出,吴谢宇这个小家庭中也是吴母说了算的,这对于养育一个男孩子,其实是非常不利的。那些众人眼里的妈宝男,无一不是母亲在家里说了算的。)

吴智的叔叔、大伯、父亲都是小到村干部、大到正科级的干部。在吴谢宇五姑父杜明海看来,这是聪明的、好胜的一家人。作为大哥,吴智必须努力,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

他确实成为了有出息的人,成了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从福州大学毕业,在国营企业里站住脚跟。

这并非易事。同为潭边村人,媒体人连清川撰文回忆道,在他上大学的时代,度尾中学的录取率(包括中专、大专、师专)不超过10%,“而吴谢宇他爸比我还早得多”。

杜明海有些怕这位大哥,并非出于性格上的畏惧,他口中的大哥为人干脆,说话利落,也不爱炫耀。但“说实话我觉得有点配不上他们”。

杜明海很难和他们一家亲近——每次大哥在家,一起吃完晚饭,杜明海会早早地溜进房间,原因是不知道能聊什么,“他说他的工作,我说我的工作”。

(我们通过这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恐怕很少聊那些家长里短的东西,没有共同的话题,这个吴父家族好像把吴父当做一个神一样对待,其实,作为家里的人,杜明海也可以让大哥说说自己的不容易啊,等等,换句话说,这个家族里,很少谈情绪,谈感情。更多的像是一种情感隔膜的东西在里面。如果要说是情感障碍的话,那么我想说,一个家庭里有精神病患者,其家族的人是很累的,我有个来访者,她是博士,她的父亲是一个大学校长,为何她跟老公沟通有障碍?为何她是那种不会沟通的人?其实人特别好,但是给人的感觉非常冷傲,就在于她的家族里有个精神病患者,是那种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人都把那个患病的人当作病人看待,大家都远离这个患者,因为这种病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脾气,但是她觉得大家都错了,她要关心这个病人,她是怎么关系这个病人的呢?为了不伤害自己,她就要表现的特别冷静,从这个病人身上她学会了不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慢慢地她也就跟这个病患者同化了!吴父这个家族那么多的精神病患者,怎么说话都恐怕不一定是个好方式,我想谢父不跟吴家来往,也有此考虑吧?有媒体报道,吴父很少去谢家,这归根到底,是吴父跟谢家有某种隔阂吧?再加上吴父早逝,吴家会不会恨谢天琴?)

那时候,他要去工地打工,脸上、手上都会沾满泥灰,全身脏兮兮地回来。大哥会关切地问一句:“你干这么多活,辛不辛苦,累不累?”大嫂会说句:“明海啊,怎么弄得这么脏?”杜明海往往回答,“只能干活啊,不干活怎么赚钱呢?”

就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所谓教育程度所导致的两个不同世界,恐怕这个家族里没有情这种东西可以谈。或者很少谈感情的事情,比如谢天琴谈到了明海,你累不累啊?而明海的回答是反问,而不是说,谢谢大嫂的关心啊,你累不累啊?你带孩子怎么样啊?这种反向的情感表达似乎在吴谢宇身上很难看得到,而这种反向的情感表达恰恰是情商高的一种表现,也是镜像反应的一个表征。大家现在看到的都是吴谢宇如何向别人表达善意,可是很少看到这种发向表达,比如,一个人说:啊呀,真的非常感谢你吴谢宇了,还能记得我!吴谢宇该怎么表达呢?。。。。这个家族一定是系统出了问题。从后面看,明海还是挺支持大嫂的,但是他真的不会表达。这就是我说的,比吴谢宇家庭更糟糕的人多的是,但是为何吴谢宇弑母还不知道这是大逆不道?一定是系统出了问题,谢天琴也想跟人家共情啊,可是谁来跟她共情呢?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地不想共情,如果你遇到的人是很难跟你共情的,那你趁早离开,否则,你将会被同化掉。就像我的那个博士来访者一样,她长期地照顾精神病患者,结果她自己被同化了,真的很可悲。毕竟她不是心理咨询师啊,她耳濡目染那些不能正常表达感情的人,她如何学会正常表达的东西呢?甚至她对冲突特别敏感,特别害怕冲突,她明明不想离婚,可是最终还是离婚了,因为她不会表达自我!这就是家庭治疗所研究的。)

挣脱出身的泥泞

像挣脱开泥泞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吴智和谢天琴皆走出了自己的出身,走出仙游。两个老乡在南平相识,1992年结为夫妻。

两年后,儿子吴谢宇在南平出生,两个相似的家庭在此处交汇。夫妻两人都渴望并用力地改变命运。

随后,吴智和谢天琴夫妇分别因工作来到福州马尾区和晋安区,各自得到了一套分配住房。日子不断向好,他们对儿子吴谢宇更持有厚望。

(这里我们看到,两个大学生所带来的家庭真正往好的方向上走,但是吴父的突然离世是个转折点。)

吴谢宇争气,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母亲任教的中学考入福建名声斐然的福州一中,再至中国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尖北京大学。当初他父母的梦想是走出仙游,而他则顺利地走出了福建。

无疑,吴谢宇是谢天琴的骄傲,连谢天琴的学生都对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吴谢宇记忆深刻。尽管两人素未谋面,但谢老师在课堂上总免不了说起儿子的优秀,这位大哥哥认真好学的形象通过谢天琴频繁的讲述立在这名学生眼前:外语很好,在高中时考试总是年级第一,不玩手机,学习补课,考上了好大学。

(这里谈一下关于手机的问题。在别的报道中,有个上清华的高中女孩子到北大见吴谢宇,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微信了,他那时候就拒绝了这个女孩加微信的请求,这似乎说明了吴谢宇对于微信的消极看法?还是她的母亲让他不这么做?这里可以看出吴谢宇的很多东西真的很不合时宜,但是他的母亲却以此为荣,真的很可悲。我所知道的一些清北孩子,网络游戏照样打,只是能够控制自己,而吴母的做法真的很古板就像一个妈妈为了不让女孩随便谈恋爱而给自己的女儿上贞操带一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知道你所谓的上了清北的孩子,是付出了如何的代价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从一个客观事实来看的,那就是我一个中学有多少上了清北了,然后就能证明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的牛逼!这才是一个社会的风气问题!就像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某城市的电视台副台长的儿子,这个孩子小升初是第一,到了初二就不想上学了,想打游戏。我问他,他告诉我,上学实在没有意思,比如,他上历史课,对有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课后就问那个历史老师,历史老师很不耐烦地说,我的很多学生都上了北大清华,你为何问这个问题?我还为此跟这个当台长的母亲交流,我问她怎么看?她说,很正常啊,那个老师确实很牛,是从县里面调进我们省重点的,他确实培养了很多清北孩子!我直接骂这个台长(因为很熟悉了):你混蛋!这个台长倒是不生气,只是好奇:哎,杜老师,你怎么骂人呢?!我说,这个老师更是混蛋!学习首先是一种满足孩子自身学习的欲望,而不是为了培养清北吧?你家孩子的求知欲在这个历史老师这里得不到满足,纯粹按照清北的要求来学习,这是不是在培养机器人啊?!----具体对话不细说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现在的功利教育有多么的可怕!真的不是我吹的,像现在的功利教育,弑母算是轻的,还有更严重的,大家自己想去。但是我又能如何呢?!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吴谢宇的高中班主任郑晶感受到谢天琴对儿子的期待。“他母亲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当时谢宇竞选我们学校的某个荣誉职务,他其实非常优秀。但在作竞选演讲时,没有把他的成绩放在前面强调,所以落选了。”2016年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郑晶推测,谢天琴可能有些不满。

(这里,我们看到谢天琴的情商有点低,说句不好听的话,一个人再牛逼,自己家孩子出问题了,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地给老师打电话的,很害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的,多少牛逼的家长不是见了孩子老师像个三孙子似的(呵呵,这是事实啊)这至少说明谢天琴在说话上不注意,这点情商不够。一个人多说话没问题,只要你多多改善就好,但是不说话的话,一点练习机会都没有,有时候人家说你,你还不高兴,那请问你的情商哪里提高呢?因此,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谢天琴肯定在发现吴谢宇大学出现问题的时候,说话不太注意,比如儿子已经爱上了性工作者,那是儿子的心头肉,作为母亲来说,恐怕直言不讳,那是骚货,你怎么能够爱上她呢?这只是一种猜测。为人处世之所以难,就在于角色和身份的问题,你谢天琴是老师,也跟其他老师是同事,但是你的儿子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荣誉,那也不是一个老师说了算的啊,你凭什么那么理直气壮呢?)

吴谢宇从小就和母亲相处更多,过年或放假回仙游老家时,谢家邻居几乎没见过吴智的身影。邻居刘辉偶尔去串门,能看到吴谢宇和表哥一起在家里做功课,“很老实,不说话”。

谢家邻居很少见过吴智,无非两个原因1吴智的婚姻不被谢家看好,现在回忆一下,为何当亲戚找不到谢天琴时,有个谢家的人第一个怀疑的对象是吴谢宇?照说不应该啊,吴谢宇是个优等生,按照很多人的说法是完美的人,其实多少谢天琴可能透露出了吴谢宇的一些缺点,比如大量借钱,比如跟性工作者搞在一起,比如性瘾(包括假阳具)等,否则,那天警察去开吴谢宇家门时,谢家人怎么第一反应就是拔那些电脑插线呢?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一定是有其体验的,就像我一开始就怀疑是性工作者让吴谢宇最终杀了母亲,现在这个判断得到了验证(另文专述),这是我做了n年心理咨询的一种感直觉在里面,一个月研究下来,我的直觉是对的。2吴智出轨所带来的影响,这个无需多说。)

有高中同学向媒体回忆,吴谢宇几乎每天都会跟母亲谢天琴打很长时间电话,事无巨细地汇报日常生活,这在男生中并不多见。

(这个不多言,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其实某种意义上说,吴谢宇是个妈宝男,这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家庭都是如此,但是作为母子分离是个过程,分离的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支持父母有害论就在于亲子关系的分离一直不顺利,而这个又跟父亲有关。所以说,吴父的离去真的对吴谢宇的打击很大。说实在的,如果母子因为各种原因而吵起来了,如果有吴父的存在,也好些。可是这个如果不存在。吴谢宇弑母这个决定我相信是非常难的过程,从吴母2015年清明节不去给吴父祭扫,到20156月份吴谢宇购买杀人刀具,差不多两个月吧?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反反复复思量该不该弑母!吴谢宇无人可商量!母子俩发生矛盾了,没有人能够商量和发泄情绪,这个是吴谢宇弑母的一个客观事实。这也符合我们做心理咨询的一个经验,那就是一个人遇到了大家都不能理解的事情,该跟谁说呢?说了就一定效果好吗?这种心理垃圾无处倒的痛苦,其实很多人是感受不到的。专业术语就是心理资源。吴母是个守口如瓶的人,那肯定把吴谢宇当做一个荣耀去炫耀,那么吴谢宇呢?他的那些私事,包括喜欢性工作者,这种事情他向谁倾诉呢?他又被大家架在神的位置,他要是说出了这种烦恼,如果跟父亲说,父亲肯定会跟他说,儿子,男人嘛,这很正常,男人首先是人,是需要宣泄的,但是是不是要跟性工作者结婚,咱们再说,可以吗?但是作为母亲来说,她可能觉得这个是天大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跟吴谢宇沟通,就是一根筋地下命令,决不允许你吴谢宇跟性工作者在一起。这反倒引起吴谢宇的强烈反抗。这在心理学上叫朱丽叶罗密欧现象,即本来两个人本来没有那么想要在一起,家长一反对,反而让彼此爱的更深了!我这里真的不是小说家在这里想象的,我做过大量的这方面的心理咨询,在感情上面儿子(也包括女儿,非嫁渣男不行!)来一次大爆发!那些越是平时乖乖的孩子,一般在感情上面都非要赢一次不可!而吴谢宇的本来的情商就低,这么想的话,弑母哪有那么难理解的呢?!写到这里,我希望我的做父母的粉丝们,你们真的要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感情上的动向,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否则,现在更多的家长就是放纵孩子的婚恋,这最终吃亏的是孩子!这种悲剧其实很多的。只是不像吴谢宇这么惨烈就是了!)

在更偏僻的潭边,吴谢宇大多时候只出现在一家三口春节回老家过年时,他们往往待上一两天,就回仙游县城或福州。吴智和谢天琴会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分发给亲戚和小孩子,杜明海记得“他们回家带很多吃的”。

更多时候,吴谢宇也是待在屋里看书、写作业。杜明海常看到吴谢宇在房间里看英语书,谢天琴也会指点一二。一次兴起,他问还在读初中的吴谢宇:“能不能考到高中?”吴谢宇的回答是:“考高中,那是手到擒来的事。”

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冲突?

杜明海心里清楚,吴家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紧密地围绕在一起了。9年里,这个家庭遭遇了3次重大的变故。

第一次是2010年,吴智因肝癌去世。福建传统讲究落叶归根,吴智回老家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月。那个月,谢天琴每周末会从福州回来照顾丈夫,吴谢宇则因学业繁忙从未回村探望。吴谢宇当时就展现了自己坚毅的一面,父亲去世后,他没请长假,很快就回到学校。“那个学期的期末成绩没有下降,好像还进步了。”班主任郑晶回忆。

(这个是不正常的。之所以这么说,从后来吴谢宇被捕之后的痛哭,就知道他其实很想念父亲,可是丧父之创伤从未愈合过。不知道当时吴母是怎么理解儿子在吴父死后反而成绩进步了?这正常吗?天底下真的有化悲痛为力量的事情吗?只说我的父亲走之后我差不多一年才刚刚恢复过来,而且这对我的打击很大的,虽然他是癌症走的,但是从此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写到这里,我真的觉得我们很多人不人道,当然了,像吴谢宇的两大家族,恐怕一直都生活在极度压抑的状态中,根本顾不得了伤口,就直接往前奔了。越写心越沉重)

吴智去世前,每年回家都会留下些钱,家中经济条件尚可。但吴智去世后,家中经济状况日益下滑,杜明海能感觉到被村里人看轻。直到两年后,谢天琴把吴谢宇考上北大的消息带回村里,杜明海发自内心的高兴,还把消息告诉了众多村人,“也算是风光一回”。

没过几年,更大、更难以置信的变故发生了。杜明海是在手机上看到那条新闻的,他的第一想法是:“怎么会这样?这个新闻是不是发错了?”

他冷静下来后思索,这确实解释了那年的反常。

吴智去世后,谢天琴会在每年清明和冬至回潭边祭奠丈夫。上午去祠堂,下午去山上挂坟。最后一次一起上山时,她不像过往般沉默,对杜明海说了些熨帖的话:“明海,这个家没有你的话,姊姊妹妹的,回来都看不到谁,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这里非常关键。我倒是觉得谢天琴是带有不满的态度的。作为谢天琴,她是履行自己的义务,不管吴父做了什么,她每年都去祭扫吴父,自己的老公,那么请问,这个吴父也是吴家的人吧?那些姊姊妹妹的,为何每次祭扫都不见她们的身影?只有一个外人的杜明海陪着谢天琴去,这谢天琴什么感受?我们还看到一个词,那就是不像过往那样沉默,而这次是很快地就对杜明海说了一些话,其实,现在想想就是一种不满的表达,一种渐生退意的表达。事实上第二年谢天琴也就是2015年就真的不来了。)

到了2015年清明,谢天琴没回来。按往年习惯,如果错过清明,冬至她一定会来。但杜明海依然没等到大嫂,那年他独自扫了大哥的坟头,他以为大嫂和小宇已经一起出国了。

看到这里,真的是痛心的。现在分析,2015年,谢天琴不来,肯定是跟吴谢宇有关,我能想到的是,吴谢宇清明节前已经跟吴母发生了激烈冲突,比如,吴谢宇就是想跟性工作者结婚,这太大逆不道了,而之前吴母早已经对祭扫吴父这件事情不满了,现在作为吴家的后代却要跟性工作者结合,太有辱门楣了,而且之前我们了解谢的父亲是个很早的大学生,谢的很多亲戚都在海外,即便吴父在世同意吴谢宇的想法,谢的家族也不可能同意,作为一个惩罚,干脆吴母就不去祭扫吴父了,而我们从现在看,吴谢宇对父亲的感情很深,站在吴谢宇的角度,吴母你既然不去祭扫父亲,那就说明你们之间的感情不深,哪像我这么爱性工作者(他的真爱)啊。吴母里外不是人,反倒是吴谢宇的理了。

这里,杜明海没等到大嫂,为何不去打个电话问问怎么回事啊?也许多问几句,能够知道吴母子正在闹的不可开交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沟通水平实在太差了。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的GRE考试机构的负责人说的,要是吴谢宇那天取奖金的时候,他在就好了,他至少跟吴谢宇聊两句。但是我客观地说,他在也白搭,因为在吴谢宇的世界里,这个是他的私事,他能够决定他的事情,他不会跟其他人说真话的,就像现在吴谢宇在监狱里也不肯说出弑母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已经可以分析出来了,这点大家可以留作作证的)。

谢天琴消失了7个月。这7个月,她活在吴谢宇的叙述里,吴谢宇通过她的名义向亲友借款140余万。

在谢家邻居刘辉的记忆里,谢家人从福州回来后曾叙说吴谢宇可能的动机。他们透露,在以母亲名义举债前,吴谢宇就曾向母亲和舅舅借了很多钱,到后来,连母亲都让舅舅不要借钱给他了。

(这段很明显地写出了吴谢宇在弑母之前就借了大量的钱,这个肯定引起吴母的高度关注的,我们试想一下,吴谢宇想要跟性工作者在一起,借的钱多了,按照现在对吴谢宇的撒谎模式,一开始撒谎,到最后就不得不承认,吴谢宇自以为他的那套逻辑可以行得通,但是他没想到,他的逻辑根本行不通。任何正常的母亲都不会同意跟一个性工作者结合的。况且吴谢宇寄托了家族那么大希望。反过来说,性工作者也知道不可能,就会用激将法刺激吴谢宇:你是凯撒,但多少人面对母亲的做法,都不行,你行吗?---就吴谢宇这个脑子,能不动弑母之心?如果大家关注这个心理过程,到时关注一下后面的系列文章。)

刘辉还转述了一名谢家人当时的说法:吴谢宇借钱是为了向当时交往的女朋友提亲,他似乎还曾将其带回福州,谢天琴应该知道。

(不管怎么样,如果谢天琴知道吴谢宇将性工作者带回福州了,那么这也将是吴家族的人恨谢天琴的一个理由。大家想想我这话什么意思?)

案发前一段时间,吴谢宇确实暴露了对钱的需求。公开报道显示,20155月,吴谢宇去某英语平台领取荣誉毕业证书和高分奖学金,此前,他曾提出提前支取奖学金急用。

这条线索在姑父杜明海的叙述里有另一个版本。杜明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从亲戚那儿听说,小宇当年要留学,贷款几十万,被交往的女朋友把钱裹走,他想去找女朋友把钱要回,但妈妈阻止他,这才发生命案。

(如果是这个版本的话,那一定是性工作者,根本不是什么白富美。当然还有其他文章,我会分析,这个人就是性工作者,而且那个性工作者撒了谎,说是吴谢宇弑母之后才认识吴谢宇的。吴谢宇和这个性工作者都是撒谎高手。)

不同的叙述表明:钱和那个“女友”,或是引发母子冲突的导火索。据财新网20163月报道,吴谢宇此前爱上一名性工作者,两人还成为了男女朋友,吴谢宇曾拿出十几万彩礼向对方提亲,但吴谢宇失踪后,两人再无联系。

(到现在我研究了吴谢宇将近一个月,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吴谢宇被一个性工作者迷住了。)

南方周末记者尝试向吴谢宇家属核实这条线索,未得到回复。吴谢宇的小姨则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家人目前最好奇的是媒体报道中空白的那部分——孩子上北大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沉默也是一种肯定,至少不是否定。)

在警方披露的信息里,吴谢宇20156月底就在淘宝上买好作案工具,这看起来是一场早有预谋的作案。

但杜明海仍坚信内侄是失手杀人。他觉得小宇当时应该“及时自首”。“如果当时他自首了,他还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年薪百万的好工作。”杜明海喃喃念着。

(一个吴谢宇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杜明海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就像吴谢宇的高中同学老师们都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揭开这些表象的背后是非常痛的,就像当初吴谢宇逃跑之后吴谢两个家族沉默一样,不敢去想,不愿去想。这是个伤疤。吴谢宇弑母必将带来很深刻的思考。福州一中的反思将引起更多中学的反思。这个吴母被杀,似乎才有它的意义所在?太痛了。)

吴家经历的又一场变故是不久前吴谢宇奶奶去世。

老人在2017年一次买菜时听别人说起这个消息,回村后,她双手端在胸前颤抖,哭着走进邻居家门,询问有无此事。邻居没有松口,但老人明白,天底下没那么巧的事。

不过,老人一如既往要强。杜明海没看到她流太多眼泪,忧虑却埋在心中,从那之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吴谢宇这个名字从此被一家人隐去,在每年春节、清明的团聚时刻,都不再被提起。

最后一段日子里,老人总说心脏不舒服,杜明海带她去度尾镇上看病,十余日后又转至仙游县城住了一月有余。此后回家过完年,又到镇上挂瓶,大约一个月后,就离世了。

老人离世前,杜明海想提起吴谢宇,却又如鲠在喉。他知道老人心里惦记着唯一的孙子,希望他有个落点。

共同的伤疤与黑洞

两家老人都被小心翼翼地隐瞒着这个消息。吴谢宇作为两家人的命运交汇点,曾是他们的骄傲,后来又成了他们无法痊愈的伤疤,以及共同的黑洞。

(揭开黑洞并不难,关键是揭开了之后怎么办?)

比吴谢宇在潭边村的奶奶幸运,他眼盲的外婆至今在儿子置办的大房子里与儿女孙辈同住,家人刻意保守着秘密,不希望她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吴谢宇被捕的消息传开后,来敲门的记者不在少数,同住的吴谢宇小姨战战兢兢。

就算她在为数不多的时候愿意为记者打开家门,理由也朴素得让人心碎:“第一次听到记者这样隐隐约约敲门,声音小到我几乎听不见,感受到了你的善意。”轻声说完这句话,她从一丝很小的门缝里挤身出来,轻轻合上门,请记者一起下楼。她生怕母亲注意到有陌生人到访。

施害方与受害方来自同一个家庭,这也意味着所有人的表达欲都被封死。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舅舅谢添有着这样的担忧:说他好也不是,说他不好也不是。吴谢宇被捕后,亲人中,只有他的姑父杜明海接受了媒体采访。那个感觉和他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人。

有亲人曾因吴谢宇被牵连,被带到公安局数日,也有亲人表达过担忧:“欠下的一百多万债会不会要我们还?”杜明海没想过这个问题,他甚至觉得接受采访是高兴的——他希望能拉小宇一把。他接起记者、律师一个又一个电话。

(很有意思的是,吴谢宇在弑母之后关心的不是弑母的愧疚,其实他根本没有愧疚,而是在网上发帖子问:母亲被儿子杀死,母亲的家族要钱怎么办?我们看到吴谢宇的极端冷漠一面。这个家族里更多的谈到了钱的问题,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就像我经常做的个案中,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困难了,就给钱,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需要是陪伴和理解!但绝大部分家长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甚至看到那些就知道给钱的家长们,反而得到的更多的是孩子们的痛骂,因为父母有害论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心里面。我这里忽然想到,当吴母发现吴谢宇突然间要了很多钱之后,她自己觉得这个做法肯定有问题了,但是对于吴谢宇来説,是个撒谎高手,一次次地骗家人(他也骗了所有的人),有些时候,当你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吴谢宇的厉害之处在于继续骗母亲,干脆我带你去美国上学吧!而这吴母居然相信了!这就是吴母被杀的那惨绝人寰的那一幕!怒目圆睁!)

这个来自四川的上门女婿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吴家一分子,“与其说是姑父,不如说是亲叔叔”。

直到20194月底,吴谢宇的大姑姑打来电话,让他别再管这事了。他有些伤心,觉得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被当成了外人。

这点我读的也很伤心,在杜明海的眼里,他快要成为吴谢宇的亲叔叔了,可是人家一个大姑姑电话一打,就让他别管闲事了。之前请问,吴母去给这个吴家顶梁柱吴父祭扫的时候,吴父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哪里去了?只有这个姑父来揽事陪着吴母去祭扫吴父,而且吴母也把杜明海当个顶梁柱。现在吴谢宇出事了,这个大姑姑却来说话了,是不是很诡异?这似乎更加重了我的猜疑,那就是这个吴父家族的人不好打交道,有些不好听的话,我就不说了。人说豪门似海深,可是别忘了,像这样非常困难的家庭也是如此呢。)

房子是他和这个家为数不多的联结。他明白,老人去世后,亲戚们会越来越少回来。

建房子绝不是什么省心的事,尤其对困难户而言。杜明海和去世不久的丈母娘都憋着一股气:“不能让村里人看轻。”在农村,房子更是种精神象征,特别是在家里连遭变故之后。

(现在可以找到根据了,原来在这样的家族里,钱和房子恐怕是最重要的。而怎么教育孩子,恐怕才是其次的吧?钱这个东西,始终贯穿着吴谢宇案,谢天琴发现不寻常点就是吴谢宇大量借钱---吴母不同意甚至让舅舅也不给借钱---吴谢宇恨吴母 ---弑母之后吴谢宇关心的是吴母家族是不是要他还钱?---吴谢宇开始大量骗钱---上性工作者家里给彩礼要结婚---性工作者要了钱走人,吴谢宇被骗,顺便告诉家人吴母被弑---吴两大家族人收尸---吴谢宇逃亡天涯---三年后吴谢宇借了大量的钱想要当男三泡妞---重庆机场被抓。。。。。这么研究下来,我真的很失望。)

老太太拿出节省下的两万元,杜明海问本家亲戚借出点钱,政府给了近四万元补贴,断断续续建了两三年,新房终于建好。

早些年春节,家里人回来得多,房间不够,吴谢宇还要和三姑挤一间房。如今两层楼共6间房,却不再有那么多人回来了。

杜明海最后一次见吴谢宇,是在吴智的葬礼上。吴谢宇在家门前的长路上就哭了,是一种小声的、隐隐约约的啜泣。谢天琴没哭,但私下里也抹眼泪。

为何在那么长时间内,吴谢宇再也没有去过吴父家族里了?是吴母不让去,还是吴谢宇不屑于去?这让吴家人怎么想?要知道一个弱小的人,恐怕更多想的是往恶意方向去想。不管如何,吴谢宇所受到的情感教育是缺失的(吴谢宇的机器人性格怎么来的?还不清楚吗?!)。这里还有更扎眼的词,那就是吴母在吴父的葬礼上不抹眼泪,这给吴家人什么感受?会不会让吴家人很没有面子?老公死了,不哭?私底下哭,几人看得见?这就是我看这篇文章感觉特别崩溃的地方,人人都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一大堆理由,可是似乎人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小心思,而且这个小心思很明显的分帮派的。

吴父死了,围绕吴父的很多行为背后复杂的东西,恐怕只有他们各自的心里清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够对亲情有多深的了解?

写到这里,各位还带有道德批判吗?我是没心情批判谁的。这种悲剧当然是少数人,但是这个少数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巨大的社会背景?就像《红与黑》写的当然是极端的个案,但是为何成为了名著?就在于其深刻的内涵。)

吴家屋前阡陌纵横,一直通向不远处的青山。春天的丘陵格外苍翠,吴智的墓就在南边那座树木茂密的山上。

杜明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是一个双人穴,大嫂谢天琴的骨灰至今还未落葬。福建人安土重迁,眼前这个四川女婿已被此地风俗影响,他想着,“所有人都要回来的,小宇也是一样,要回到这个祠堂”。

消失的那三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吴谢宇待在重庆。他以“小龙”的名字、男模的身份藏身于山城晦暗不明的众多夜场。他低调客气,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和督察(男模管理者)的关系,说话上道,熟客不少,体现出高情商与忍耐的哲学。

失控的情况并不多见,前同事李东只记得他曾两次闹事,喝酒后在店里和其他男模大吵大叫。

(那是把吴谢宇逼急了,也是酒壮怂人胆而已)

他在重庆也有走得近的朋友。不过,李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夜场是“人走茶凉”的地方,没有真正的“关系”,都靠钱来维系,“有时一个人直接消失,就没有联系了”。

在那儿,没有人在意他的过往、现在和未来。

但吴谢宇保留了自己过去所受高等教育的痕迹。他朋友圈里转发的、和客人谈天的内容大多离不开历史、政治、哲学、天文。他偶尔还和外国男模用英语对话,在夜场里,英语好令人惊艳,但也不是特别的加分项。

(他不是那种绝对没有感情的人,而是把自己隐藏得太深的人,他对父母的看法完全两样,他转发的这些东西都是刻意回避情感问题,这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他不愿意去触碰,就像跟警察在一起啥都聊,就是不聊弑母动机。他就像把一个早已死亡的东西用一种东西包裹着,现在还没到发霉发烂的地步,他还在死扛着。他还是那个凯撒,只是缺少了一种斗志,只剩下了喘气的份儿了。但作为一个做了那么多年心理咨询的人,研究过那么多复杂案例的人,其实我已经基本看透了这幢奇案,只等着吴谢宇张开说话。我等在吴谢宇那个黑洞的最前面等着你说话呢,吴谢宇!像个男人!你过去弑母根本就不是男人!男人犯错很正常,但是男人犯错不认错,这才不是男人!)

小姨试图揣摩他的想法:吴谢宇在那个地方可以藏身,可以过花天酒地的生活。

(花天酒地似乎不是吴谢宇的真实想法,一步错,步步错,正如吴谢宇所言,他是过一天算一天,他的那些谎言再高明也是要被戳破的,况且他知道自己的人性弱点,那就是他依然还要追求他的爱情(宁愿当男三),所以他才在重庆机场被抓时没有什么反抗,冷静地说,别说了,我跟你们走。)

她还会偶尔想起,如果没有这件事,小宇前几年就已从北大毕业。谢天琴曾和她盘算,等孩子毕业了准备去美国,“我们都认为如果他有这个条件,学习那么好,到时候要去,他们母子俩决定。”

然而,命运中的意外比计划先来了。

(人生没有如果,教育有如果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才是我们要深刻反思的。)

(文中谢添、吴智、李东、刘辉为化名,南方周末记者王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以下是网友对 一篇让我三遍读出扎心的报道吴谢宇的文章深度解读 的评论:
留言信息
    发表评论
    大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加盟
    京公网安备1101082009060号 京ICP备12001123
    ©2010 北京胜祥之道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82871187